簡單講,塑膠模具蝕刻技術就是先在模具型腔表面蝕刻出各種花紋,這些花紋在塑膠模具注射成型過程中印刻到塑料件表面上,進而形成各種裝飾圖案。一般而言,塑膠模具型腔表面蝕刻工藝主要電鍍、精密鑄造、放電加工及噴砂等,它們各有長處。為進一步提高模具蝕刻的質量水平,本文現就一般模具的蝕刻方法、工藝流程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作以簡要分析。
●塑膠模具蝕刻方法
普通塑膠模具的蝕刻一般都采用浸泡式蝕刻,浸泡式蝕刻有兩種方法,可將整個模具浸泡在蝕刻液中進行蝕刻,對于大中型模具還是采用在模具型腔上圍成一個可以盛裝蝕刻液的人工容器來進行蝕刻,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蝕刻,對模具外部的保護要求不高,只需要把和蝕刻液接觸或可能接觸的部分保護起來即可,同時這種方式也不需要配置大量的蝕刻液,使蝕刻成本降低。當然如果是中小型模具,不需要行車就能搬動的,又有現成的蝕刻容器的話,采用完全浸泡式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完全根據自己的現有條件來定。
●塑膠模具蝕刻技術注意事項
1.模具材料,常用的塑膠模具材料均可進行蝕刻技術,但不同的材料應采用不同的蝕刻方法,因此,蝕刻的模具型腔部份應要用同一種材料,前道加工工藝(如熱處理)也要一致,以便于使用同一種蝕刻方法建行精加工,原則上,模具型腔中經過焊接的部份不能進行蝕刻,定要焊后蝕刻時,應在焊接前造行預熱,焊后進行熱處理。
2.蝕刻型腔的脫模斜度,模具型腔蝕刻后,塑料件的脫模條件變差,需要設置足夠大的脫模斜度,當蝕刻的裝飾紋較深時,脫模斜度應更大一些。
3.蝕刻型腔的光澤度,即使用相同的成形材料和成形條件,蝕刻型腔表面狀態不同,蝕刻的表面裝飾光澤就會有很大差異,通常要在裝飾表面用玻璃珠進行拋光,以改善表面光澤度。
4.分型面蝕刻,原則上,塑膠模具分型面附近約0.5mm處的蝕刻深度要淺,一般蝕刻深度小于30微米時,較少出現毛邊。
5.塑膠模具蝕刻部分的修補,如果蝕刻部分受到損傷就不能進行蝕刻,應在蝕刻處放上與其表面粗糙度相當的砂布,并用木片輕敲修補。【具體可參考《提高塑膠模具設計質量要從做好模具裝配開始》的相關內容】
以上就是對塑膠模具常用蝕刻方法、工藝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的簡要說明。我司經過多年的潛心制造,在模具設計、生產、研發及維護管理等方面均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如若您有這方面需求,只需一個電話,我們定會更好的完成的您的各項需求及效益。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