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膠模具生產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產品存在著加工缺陷、質量不達標的情況,那么怎樣才能減少塑膠模具生產過程中的加工缺陷呢?由于這類問題專業性較強,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下面就請擁有多年生產塑膠模具經驗的廠家技術人員來為大家進行專業的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合理選擇和修整砂輪,采用白剛玉的砂輪較好,性能硬而脆,且易產生新的切削刃,因此切削力小,磨削熱較小,在粒度上使用中等粒度,如46~60目較好,在砂輪硬度上采用中軟和軟(ZR1、ZR2和R1、R2),即粗粒度、低硬度的砂輪,自勵性好可降低切削熱。
加工硬質合金、淬火硬度高的材料時,優先采用有機粘結劑的金剛石砂輪,有機粘結劑砂輪自磨性好,磨出的工件粗糙度可達Ra0.2μm,在數控成型磨床、坐標磨床、CNC內外圓磨床上精加工,效果優于其它種類砂輪。
在磨削加工中,要注意及時修整砂輪,保持砂輪的銳利,當砂輪鈍化后,會在工件表面滑擦、擠壓,造成工件表面燒傷,強度降低。
合理使用冷卻潤滑液,發揮冷卻、洗滌、潤滑的三大作用,保持冷卻潤滑清潔,從而控制磨削熱在允許范圍內,以防止工件熱變形。改善磨削時的冷卻條件,如采用浸油砂輪或內冷卻砂輪等措施,將切削液引入砂輪的中心,切削液可直接進入磨削區,發揮有效的冷卻作用,防止工件表面燒傷。
將熱處理后的淬火應力降低到較低限度,因為淬火應力、網狀碳化組織在磨削力的作用下,組織產生相變極易使工件產生裂紋。
對于塑膠模具為了消除磨削的殘余應力,在磨削后應進行低溫時效處理以提高韌性。
消除磨削應力也可將模具在260~315℃鹽浴中浸1.5min,然后在30℃油中冷卻,這樣硬度可下降1HRC,殘留應力降低40%~65%。
對于尺寸公差在0.01mm以內的塑膠模具的精密磨削要注意環境溫度的影響,要求恒溫磨削,由計算可知,300mm長的鋼件,溫差3℃時,材料有10.8μm左右的變化,(10.8=1.2×3×3,每100mm變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采用電解磨削加工,改善塑膠模具制造精度和表面質量。
在今天的文章中,有關如何減少塑膠模具加工缺陷的內容已經為大家介紹的很清楚了,相信對此各位應該也有了相應的了解,更多精彩的新聞資訊在今后的文章中一一分享給大家,請注意查看。